病患營養計劃

都市殺手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膽固醇、脂肪肝、痛風等等慢性疾病在香港出現年輕化的趨勢。單靠藥物控制只會治標不治本。如不同時配合飲食,有機會令病情進一步惡化,出現即時的不適狀況,例如頭痛、尿頻、疲倦、肚餓等等;長期的營養不均衡更會引發進一步的併發症,例如腎病、肝病、心臟病等等。

 

所以盡早改變飲食習慣,飲食中加入天然、有益、好味的功能性食物,才是最治本和持久有效的方法。健康飲食有助改善病情、預防慢性疾病惡化、減少日後出現拼發症的機會,甚至可以減低對藥物的依賴。

 

 

對於腸胃不適、有食物敏感或不耐症、肝病、腎病、癌症等人士,因病患及藥物的影響,經常會出現身體不適反應。我們的註冊營養師會平衡你的飲食喜好和飲食限制,去設定美味豐富的餐單,助你攝取均衡營養、增強免疫力。


我們的註冊營養師都必須通過醫院的臨床實習,並曾在醫療機構有豐富的工作經驗、跟醫生有密切的合作關係,對於處理慢性病患有相當經驗。為幫助會員輕鬆控制病情,我們的營養諮詢服務包括以下的慢性疾病:

  • 高血壓 Hypertension 
  • 高膽固醇 High Cholesterol 
  • 糖尿病 Diabetes
  • 痛風 Gout
  • 腸胃不適/ 便秘 Gastrointestinal Issues
  • 食物敏感與不耐症 Food allergy and Intolerance
  • 其他營養飲食:肝病、腎病、癌症等 Other Nutrition Support: Liver, Renal Diseases & Cancers

 

我們的計劃流程 (可詳細看「我們的特色」):

  • 按你的意願及健康需要,每個月約見2至3次,約20至30分鐘,仔細檢討餐單並解答飲食疑難,再根據健康狀況及進度去適當調整飲食配搭。建議可以由照顧者或家人陪同,一同見營養師。
  • 提供多款筆記讓會員參考,包括營養筆記 (三高、消化不良)、過百款減肥簡易食譜 (中英對照)、健康零食推介、有營餐廳選擇、最新營養資訊。
  • 貼身服務,包括WhatsApp營養諮詢,例如到超市購物、出外應酬 (火鍋、飲茶、飲宴等) 的時候,可先將食品營養標籤或餐牌Whatsapp給營養師,營養師會給予彈性可行的建議。

 

病患控制FAQ

為什麼我已經朝朝食麥皮,但也沒有降膽固醇? 答案

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建議,每日進食九湯匙麥皮 (煮後約兩碗) ,才能有效帶走血液中的壞膽固醇,保持心臟健康。

 

可是很多人都只是吃少量麥皮,還要加入花奶或全脂奶等高飽和脂肪食物,反令膽固醇上升。

 

而且燕麥片並不適合痛風人士食用;糖尿病人士更需要留意麥皮的種類並控制每一餐的食用份量,以免血糖大幅上升。

 

其實除了燕麥以外,還有很多食物含有水溶性纖維,含量亦比燕麥的更高。我們的註冊營養師會為你介紹更高效的高水溶性纖維食物選擇,讓你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,輕易地加入你的飲食降低膽固醇。此外,單靠水溶性纖維並不足夠,還需要加優質脂肪和植物固醇,再配合低飽和脂肪和反式食物的飲食,才可有效改善心臟健康。

食藥一定要食一輩子? 答案

不一定。只是很多人在進食藥物後,便採取「放棄狀態」,沒有改變飲食和運動習慣,那當然是要繼續依靠藥物來控制了!很多人改善飲食後,三至六個月後都可以有明顯健康改善,更有人成功減少甚至減掉血壓藥和膽固醇藥。

 

醫學研究亦指出,若果有超重問題,減5至10%體重,有助改善三高問題。當然,期間不只是要減掉體重,而是要減少高脂肪、高鹽的食物,並多進食健康的食物!

吃藥後,我的膽固醇/血壓/血糖都回落到正常水平,所以不用改善飲食也可以吧? 答案

當然不是。單靠藥物控制只會治標不治本。不健康的飲食是導致高膽固醇、高血壓、高血糖的主因之一。若果繼續進食不健康的食物,會令病情進一步惡化,或要再加重藥物,增加出現藥物副作用的機會,如影響腎功能和肝功能。

 

而且很多藥物都需要飲食配合才能控制病情。舉例說,糖尿藥物會令血糖下降;但若患者暴飲暴食,血糖依然會過高,出現即時的不適狀況,例如頭痛、尿頻、疲倦、肚餓等情況。長時間血糖過高更會引發進一步的併發症,例如腎病、心臟病、「糖尿眼」 (視力模糊)、「糖尿腳」 (神經麻痹及傷口難於愈合) 等等。